夯实中文人工智能基建,赋能民族科技腾飞
文 / 陈鹏福 中国商报记者 赵琳
导言:
科技自立是国家强盛之基、安全之要。中国科学界的有识之士早已洞察,要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把发展科技的命脉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提升我国发展独立性、自主性、安全性,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发展中文科技,出现中文科技融入、甚至主导世界科技潮流的新局面,这才是真正的“国之利器”,是科技复兴、文化复兴的硬核保障!
——专访文化传信及朱邦复中文科技研发团队
人工智能浪潮下的中国机会
1976年,为了打破英文科技垄断计算机世界的单一文化格局,科学家朱邦复发明仓颉码(仓颉输入法),并向世界公开其专利成果,成功发明第一代汉卡,电脑开始识别中文,实现了中文数字化基建的第一步。
中文人工智能基建芯片
文化传信永远荣誉主席、中文人工智能基建技术带头人朱邦复认为,中国必须发展自己的中文科技,并率领团队开始布局人工智能,在其发明的仓颉码基础上,开始研究中文AI语义理解。这是中国第一批认识到人工智能之于国家科技战略重要性的科技工作者。
中国国家标准管理委员会“全国应急管理与减灾救灾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智库基石贡献奖得主、仿脑科技董事长刘钜波认为:在人工智能浪潮下,中文科技面临弯道超车的巨大机会!
刘钜波指出,到2045年,将会有超过1千亿数量的物联设备连接使用,将创造出一张庞大的人工智能网络。今天数字化的转型已经是把整个世界引入到第四次的工业革命中(工业4.0),这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同时它是一个大脑的变革,是中国信息科技弯道超车的好机会。
中文人工智能基建技术研发带头人 朱邦复
突破西方检索型人工智能困局
1999年,时任文化传信(00343.HK)董事局副主席兼首席科学家的朱邦复移居中国澳门,潜心研发“飞龙码”。2001年成功地将传统文字变为传信文字及科技文字,利用字形产生器技术把中国数千年积累的文字浓缩到不足1MB记忆容量,并且成功地嵌入处理器内,适应了芯片的高速运算要求,填补了中国CPU在文字处理器的空白。
经研发攻关,在2021年推出仿脑中文人工智能底层技术“飞龙码”(中文人工智能基建),为硬件人工智能操作系统开发提供了成熟的底层技术解决方案。
目前,国内采用的硬件底层操作系统底层,大多基于英文科技的底层框架,走的是“资料库+检索”的技术路线,并有木马后门隐患。朱邦复领衔研发的飞龙码体系是全中文知识产权的运算编码AI Computer Code,通过中文算法实现了让机器具备“有概念、有属性、有分类”等特性,懂得概念、理解、思考和判断,并能做出响应,从而打破传统人工智能依赖大量资料库支撑的检索型困局,做到真正的仿脑智能。
飞龙码作为重大科研成果于2021年在北京发布
为中文人工智能硬件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技术
在每一波信息科技的发展阶段,操作系统都是科技皇冠上的明珠,它控制了硬件和应用软件之间的联系,甚至主导了智能设备的整个生态规则!微软正是依靠对PC操作系统的垄断,成为了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企业,也正是失去对移动操作系统的控制而丧失了在智能手机时代称霸的机会!
朱邦复文化基金会财团主席李柏思在采访中提到,中国乃至全球的人工智能厂商,基本具备了芯片和关键硬件的生产能力,部分规模企业具备了操作系统的开发能力,但普遍缺乏自己的computer code,没有硬件底层中文计算能力。飞龙码刚好可以补位,为硬件操作系统提供底层技术支撑,赋予机器仿人脑的理解能力。中国的经济体量和世界地位,需要发展中文科技,需要有自己语言和文化作为数字化底层的核心技术。
朱邦复先生曾言,能将中文文化数字化、科技化,把汉字文化转化成中文科技推广延续,是他毕生的使命。当初加入文化传信,正是出于文化传信之名,最适合传播中国文化。
当下中国,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在文化自信、文化强国的主旋律下,中文科技是一幅气势恢宏、布局深远的壮丽画卷,大力发展中文科技底层技术,对我国科技发展的自主性、独立性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对话 | 李柏思:中文科技助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嘉宾介绍:李柏思先生,世界华人华商华侨联合总会名誉主席,朱邦复文化基金会财团主席,中文科技发展的推动者,致力于中文科技的投资和公益事业。
问:中文人工智能基建,在国际竞争中如何解决“卡脖子”问题?
李:目前,“卡脖子”在很大程度上在知识产权专利的限制层面,技术难关还在其次。中国企业必须绕过西方头部企业的专利“雷区”,才能自主研发、构建商业链路。中文人工智能基建(飞龙码)是根据计算机硬件的运作架构设计的技术体系,其代码能识别中文,是全中文的AI computer code,且具备人工智能算法。在飞龙码体系上构建的软硬件标准,运用的是中文代码,完全摆脱了西方英文科技知识产权的保护封锁,填补了中文在硬件数字化操控的底层空白,具有重大的实质意义。
问:在商业化层面,中文人工智能基建如何与产业结合?
李:中文人工智能基建飞龙码的中文算法,采用轻量化的技术架构,对存储、硬件负载要求很低,封装成芯片(仿人脑)后即可在电路板中植入,传统电器即具备人工智能功能(硬件厂商不再需要开发独立的人工智能模块),大大降低了结合门槛。目前的智能家居、智慧社区场景是最为成熟、需求最为旺盛的应用领域,未来结合移动终端操作系统,中文人工智能基建飞龙码芯片同样可以在手机上运行。所以,中文人工智能基建的SoC芯片化,将形成丰富的产业落地矩阵,赋能不同场景的人工智能厂商,助力中国智造走向世界。
问:中文人工智能基建将如何影响工业4.0的产业生态?
李:中国人工智能蓬勃发展的前提,是亟需制定出标准一致的中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这需要“全中文的数字化硬件底层和能在硬件上运行的人工智能算法”,飞龙码刚好具备这两大功能,为中文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开发提供了必要支撑。飞龙码是一匹千里马,一朝遇伯乐,中文科技即可腾飞。这个伯乐,不仅要有开发人工智能操作系统的能力,还要有足够丰富的产品场景和用户(端)。
问:作为朱邦复中文科技研发团队的资方财团,基金会有哪些部署?
李:发展中文底层科技,是朱邦复文化基金会财团作为公益事业考量进行的投资,主要资方是文化传信集团。虽然耗资巨大(超过10亿港元),但我们着眼未来战略,把文字文化变成计算机文化,对整个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是很有意义的事情,且从目前取得的突破性成果看,我们充满信心,中国拥有最优质的人工智能产业纵深和资本市场,我们乐见与各大头部厂商在各个层面进行合作,共同下好这盘工业4.0的大棋,这不仅仅是一个企业、一个行业的梦想,也是每一个炎黄子孙的中国梦,带着使命前行,虽远必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