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服务行业市场调研 科技服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日益增强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科技服务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研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贸易十分活跃。
科技服务行业市场调研
随着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从要素驱动迈向创新驱动,科技服务业从2010年以来得到了快速发展,2018年末,全国从事高技术服务业的企业法人单位216.0万户,从业人员2063.2万人,分别比2013年末增长了271.9%和77.8%。科技服务业不断涌现出新模式、新业态、新业务,技术市场日益活跃,2019年我国技术市场成交额达到了2.23万亿元,GDP占比约为2.3%。据统计,2020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科技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11个百分点,高于全部规模以上服务业9.4个百分点。虽然科技服务业整体上看实现了显著进步,但相比于其它产业,科技服务产业起步晚、涉及面广,而且"横向"交叉特点突出,难于形成抓手,导致在政策支持、服务结构、人才积淀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散兵游勇、不成体系。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报告《2022-2027年中国科技服务全景调研咨询报告》分析
20世纪90年代,随着国家开始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我国科技服务业也获得了较快的发展,研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技术贸易十分活跃。新世纪以来,经济和科技的全球化程度日益深化,开放式创新逐渐成为企业创新的主导模式,创新资源的全球流动需求不断提高,不断扩大和深化科技服务机构的服务市场。
当前,以科技服务业为重要组成部分的现代服务业正在由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转移趋势为我国科技服务机构的大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机会窗口",也为科技服务机构的发展带来了严峻挑战。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呈增长趋势,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进口额达6822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了444亿美元,同比增长6.96%。2020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达7767亿美元,较2019年增加了460亿元,同比增长6.29%。目前,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前十名大部分为东部沿海地区省市,依次为江苏省、广东省、北京市、上海市、浙江省、山东省、天津市、重庆市、安徽省和福建省。
国内科学服务行业由于起步较晚,与国外成熟稳定的市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整体行业参与者众多,仍处于较为激烈的市场竞争状态。国内科学服务领域参与者根据经营模式等可初步分为试剂、特种化学品、耗材、仪器等生产制造企业、贸易企业和综合服务企业。其中生产制造企业主要侧重于产品的生产端,其产品品类大多较为单一,加之下游客户的单品用量相对较小,故企业规模普遍较小,也无法满足科研所需的综合产品需求。贸易企业主要侧重于产品的采购和销售,其产品种类较多,但大多没有自主品牌产品、存在专业技术普遍不强,售后服务较弱等问题,其产品备货较为被动,且普遍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综合服务企业侧重于为下游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通过结合自主品牌和第三方品牌,丰富自身产品体系,并拥有成熟的销售渠道和仓储物流系统,为客户提供方便、快捷、稳定的科学服务,其发展也符合国外发达国家行业和企业发展的趋势。
科技服务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支撑日益增强
我国科技服务业起步虽晚,但近年来得益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积极的创新政策支持,科技产业园、企业孵化器、生产力促进中心、创客中心、基金小镇等综合性、专业性或专门性服务机构不断涌现,服务模式不断创新、服务能力不断提升、服务质量不断提高,有力地带动了全社会创新创业热情,激发了科技成果转化的需求。例如,北京的中关村科技服务业依托于集群化发展战略,集聚了包括知识产权、检测认证、技术转移等上千家涵盖科技创新全领域、全链条的科技服务资源,为中关村创业产业园创造了50%左右的营业收入和利润。
想要了解更多科技服务行业的发展前景,请查阅《2022-2027年中国科技服务全景调研咨询报告》。